紅船光輝普照,精神代際傳承 。8月31日晚,歌劇《紅船》順利完成錄像,首輪試演圓滿成功。
隨著演出影響的進一步擴大和前來觀看的觀眾不斷增多,《紅船》得到了越來越廣泛而熱烈的反響和好評。
原解放軍藝術學院政委喬佩娟表示,看了歌劇《紅船》以后覺得很精彩,是一臺有氣勢、有品位的作品。一大代表們能夠這樣在舞臺上活了,太不容易了。共產黨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挽救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命運們,挽救了中華民族的命運,這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重大意義,而整部戲的精彩之處就在這兒。
中央戲劇學院原副院長廖向紅認為,歌劇《紅船》的文本、音樂、導演、指揮、舞臺都非常好,綜合實力很強,水平很高。這個戲用歌劇的形式,以舞臺藝術的手段,提出了為什么要建黨,在什么樣的歷史背景下建黨,以及與建黨有密切關系的重要歷史人物有哪些。每位觀眾看完以后,對這幾個問題都會有一個解答。
在中國歌劇研究會副秘書長蔣力看來,這個戲出現在中國歌劇舞臺上是一個奇跡,一個驚人、喜人、令人振奮的奇跡。在創作過程當中,一個強有力的主創團隊,帶著一個朝氣蓬勃的浙江歌舞劇院大團隊,非常認真地、一絲不茍地往前走。團隊這種敬業精神和投入狀態,在近年來所見的各地院團中都很突出。
資深評論家張學軍說,作為普通觀眾來說,我坐在下面看到十幾個代表,我沒有研究過也不知道他們當年的生活習性、性格,但是我看到的一些是活生生的、生活氣息很濃的年輕人。那個年代的青年革命者一個個生動地呈現在舞臺上,這特別重要,也特別成功。
在《歌劇》雜志主編游暐之眼中,歌劇《紅船》是一部政治性、藝術性兼具,而且在藝術呈現上有探索和創新意識,好聽、好看、精致的史詩性作品。
之后,歌劇《紅船》將繼續打磨、完善、提高,為觀眾奉獻上一臺思想更加精深、藝術更加精湛、 制作更加精良的精品力作。敬請期待!
從辛亥革命的暴風疾雨,到護法戰爭的沉沙折戟;從巴黎和會的奇恥大辱,到十月革命的成功啟迪,再到五四運動的前赴后繼,一個幽靈,共產主義幽靈,已經徘徊在中華大地。
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等13名黨代表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當會議進行到第六次會議時,因為法租界巡捕房巡捕的闖入,會議被迫中斷。隨后,在八月初的一天,第七次會議也是最后一次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一艘畫舫上繼續進行,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綱領,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式誕生。
終于,中國共產黨選擇了歷史,歷史也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自此,中國共產黨從小船到巨輪,從南湖到汪洋,從一大時不過區區58名黨員的小黨,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承載著希望和夢想,開啟了百年崢嶸、壯麗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