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彼時,歌劇《紅船》榮登北京國家大劇院,向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獻上大禮。
今年此時,歌劇《紅船》亮相青島城陽大劇院,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獻上祝福。
百年紅船,百年征程,百年榮光——歌劇《紅船》百年一遇。
新百年,新時代,新征程——歌劇《紅船》揚帆駛向永遠。
今天是你的生日——
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大事變,堪稱人類歷史上的一部史詩。當史詩題材與史詩表達相遇,一定會碰撞出相得益彰的藝術火花。
今夜,青島的舞臺上歌劇《紅船》大放異彩;
今宵,青島的舞臺上“紅船精神”大放光芒;
公元2022年7月1日晚,歌劇《紅船》全國巡演在青島陽城大劇院傾情上演,再現一票難求盛況。
我們早就聽說了
我們早就購票了
我們早就昐望了
我們早早就來了
你選擇了歷史,歷史選擇了你
傍晚時分,大幕開啟,有一艘畫舫,靜靜地泊靠在南湖的岸邊,煙雨樓守望了她101年,南湖水擁抱了她101年。
靜靜地,這個發生在浙江嘉興南湖邊的真實故事,被滿堂生輝的演員們深情演繹——時而優美、時而鏗鏘、時而雋永、時而昂揚的旋律,帶領觀眾追憶101年前新青年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壯懷激烈,引領觀眾領略革命先驅的魅力和風采。
一部歌劇,一群青年,一艘紅船,一個會議——南湖上那艘原本沒有顏色的小船,就這樣因了紅色基因而變成了紅船。
一方舞臺,幾界空間
甫一開場,光束昏暗
歌劇《紅船》便呈現生命枷鎖的一幕
那長長的道具繩索
象征著將那個年代
所有人的命運聯系在一起
“序曲就把現場的我們征服了!”
懂音樂的觀眾豎起了大姆指。大提琴拉出的那段中國人欲哭還咽、欲哭無淚、泣不成聲、無法敘述的內心郁悶和痛苦。間歇之后,小提琴的娓娓道來,把1840年以來的苦難敘述出來。
“這種戲劇結構太令我們意外了?!?/strong>
喜歡戲劇的觀眾說,想不到的是歌劇《紅船》全劇兩幕六場,一場演出下來的舞臺體量里容納了近50個場景規模。
舞臺上,光束下,當薛雷飾演的毛澤東、段永明飾演的李大釗、嚴圣明飾演的陳獨秀、鄭培欽飾演的楊開慧,唐琳飾演的王會悟等人物撩開歷史的煙云,展現在現場觀眾眼前時,那環繞整個劇場的掌聲便蕩漾開來,直抵人們的內心深處。
薛雷 飾演 毛澤東
段永明 飾演 李大釗
鄭培欽 飾演 楊開慧
唐琳 飾演 王會悟
重大題材
宏觀敘事
史詩品格
整個舞臺展現出來的是一幅濃墨重彩、渾厚雄渾的油畫式長卷。
隨著劇情的不斷深入觀眾們發現:這個好看的故事在敘事上,將會議的過程和內容置于歷史語境中,以宏闊的革命視野在兩幕歌劇中建構起1919年——1921年的多個時空,通過閃回、穿插、平行敘事等手段,再現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繪聲繪色講這個故事的人,當然是歌劇《紅船》上的偉人。
試想,全劇該如何采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藝術化呈現中國共產黨創建史?
這個夢想,始終縈繞在編劇王勇的心里。
那就是,歌劇《紅船》以中共一大13位黨代表為重點,從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的視角聚焦,以點帶面,展示中國共產黨從浙江嘉興南湖一條小船上誕生,承載著歷史選擇、民族希望出發,劈波斬浪駛向輝煌的史詩畫卷,恢宏再現中國共產黨人開天辟地、革命起航的光輝歷程,大力弘揚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紅船精神”。
“沒看演出之前,我們都在設想:不知哪位高手能將一個會議寫成一部這么好看的歌???”
大學生們說,看了演出我們很佩服編劇王勇解決了很多難題。比如涉及到13個代表和兩個國際代表的群像怎么展現?又怎么通過紅船上的會議把時代的氛圍,把歷史的本質藝術化地呈現給觀眾?
如是這般,那建黨大業的浩蕩光輝穿越歷史時空和生命時空,以豐富深刻的藝術魅力和審美體驗與今人際會,觀眾仿佛重返歷史現場,回到春雷滾動、蟄蟲驚走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年,看到一群年輕人意氣風發,為了光明滌蕩暗夜,為了人民脫離苦海,為了山河重新煥彩,勢要攪起一番氣象。其生動鮮活的形象塑造和激揚濃烈的情感氛圍,讓人心潮起伏跌宕澎湃。
現場演出被一次次推向高潮
在每一幕結束后
掌聲都久久不息
有觀眾十分動容:看歌劇演建黨歷史,非常新奇,也非常震撼,音樂恢弘有感染力,場景事件都是歷史書上學過的,演員也把偉人們演活了,第一次這么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艱難不易,是共產黨挽救了中華民族和千千萬萬人的命運,向歷史致敬,向中國共產黨致敬。
若你要問,歌劇《紅船》為什么這樣紅?
歌劇《紅船》是一部書寫偉大歷史、偉大人物、偉大精神的作品——全劇以詩意的筆觸、巧妙的構思、豐滿的形象,生動呈現了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讓觀眾重溫黨的初心使命,為新時代文藝作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提供新的經驗。
歌劇《紅船》是中國歌劇舞臺上的一個奇跡!
排演沉淀至今,總導演黃定山的導演圖景運籌日臻極致,除了保持碎片化場景的完整和統一,還在結構感和形式感的勾畫中,完成了事件進程發展的統一。要完全自由,把戲演充分了,舞臺焦點化更加明顯,人物互相關注、招呼、接引,形成現場的交融統一,每一個場景都必須完整。
舞臺上,中共一大黨代表從上海轉移到嘉興南湖,扮作普通游客,在即將登上畫舫前與小攤販互動、輪唱生動有趣——
一個仿佛稀松平常的日子
一艘畫舫靜靜泊在岸邊
一群青年踏著霧色遠道而來
他們意氣風發,目光所及是整個中國
這群青年注定要登上這艘船,而這艘船將劈開南湖的波浪,吞吐之間即誕生一個偉大政黨,升騰一個紅色夢想,開啟一段跨世紀征程。
“這樣活生生的場景,真的太感人了!”
觀眾們的熱情掌聲,表達了對歷史瞬間的感念。
“他們第一次上船,可能在灰蒙蒙的湖邊或者碼頭,也許那個地方沒有太陽,但是我們會暗暗的添上一抹曙光,啟示這個船即將會誕生一種什么的力量感?!?/p>
在燈光設計胡耀輝心中,哪怕暗夜里這個場景也要有溫暖。
“歌劇《紅船》的旋律真是太動人了!”
觀眾們聽著劇中《我有一個夢》唱段貫穿始終,是精神的主線,把歌劇《紅船》想要表達的核心理念傳達出來了,很有震撼力,很有抒情性。
這也正是歌劇《紅船》主創想要達到的目的:不僅僅想讓觀眾旁觀這段充滿艱難抗爭、理想信念的偉大歷史,更想讓觀眾走進這段歷史,與人物血脈相連,同呼吸共命運。
凝練中飽含細節
厚重中不失輕盈
你能看到歌劇《紅船》
這一幕幕生活畫面的特質
甫一入眼
是整體冷冷的基調
凝心一看
紅船里卻透露著溫暖
這溫暖的光束
從歷史深處而來
投射出濃厚的生活氣息
濃郁的地方風情
為歌劇《紅船》
增添強烈的時代感
“走進這個劇場來看《紅船》的人,他肯定對我們國家、我們的黨有感情,我們至少要讓這些觀眾得到一份感動或洗禮?!?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總導演黃定山選擇,把人物在特定場景凸顯出來,引發趨勢。
若你要問,歌劇《紅船》為什么這樣紅?
紅船航行百年,經歷了烽火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再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這一幕幕場景,這一段段歷史,是一個形象的黨史教材,一個生動的藝術表達,一個深刻的思想解讀——這部戲的藝術意義,文化意義,藝術價值,都是史詩級的,中國乃至世界歌劇史上都是罕見的。
史詩級的作品
必須有史詩級的表達
在這個故事里
必須有驚天動地的人物和行為
這個行為是在紅船上完成的
紅船上的那批人
建立了一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
這群人中
有頂天立地的
開天辟地的
偉大的英雄人物
歌劇《紅船》的焦點
始終在陳獨秀、李大釗和毛澤東身上
中國歷史的未來和現在
都已經充分證明了
這三個人物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更大的亮點在于
演繹這群人的優秀演員
嚴圣民、段永明
薛雷、鄭培欽、唐琳
劇中的所有主角全都來自浙江
在歌劇舞臺上
一部作品不僅要好看,還要好聽
歌劇《紅船》的好聽
首先是因為作曲家孟衛東的音樂
對塑造人物形象
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塑造人物的重要亮點
音樂以行進式作為主要節奏發展
整體張力十足,既有恢宏氣勢、
凝重沉郁,又有細膩柔婉、地域風情
強有力的中國聲音匯聚于歌劇《紅船》——獨唱、合唱、重唱各顯神通,大調、小調、離調,交替更迭,宣敘、詠敘、詠嘆,運用自如,鮮明的人物主題音樂,層次變化異常豐富,完美實現戲劇性、情感性和詩意化的表達。
比如,代表們登船前的一幕,作曲家孟衛東再次從民間音樂汲取養分,選擇了不少嘉興人文歷史、市井風俗的特色元素,生動盎然,增添了場景表現的趣味性。
比如,嚴圣民扮演的陳獨秀與段永明扮演的李大釗,雙雙駕騾車出城的那段音樂就很有生活氣息,配樂里有騾蹄的聲音,預示著時代的車輪往前行;
當他們下車面對滿天飛舞的大雪,那段“問蒼茫大地”是挖掘人物內心的詠嘆調,這兩個曲子相輔相成,從各個層面完成了革命先驅的精神風貌在音樂形象上的塑造。
現場有許多觀眾感嘆:完全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我們完全被音樂迷住了!
我有一個夢,總有那么一天
人民幸福,民族復興,富強民主的信念
我有一個夢,總有那么一天
中國終將站起來,挺立在世界之巔
在天安門前,我發下宏愿
這個夢并不遙遠,這個夢必定實現
這是一個特棒的畫面
每個人都擺出自己的造型
保持這樣一個歷史的瞬間
李大釗的飾演者段永明、陳獨秀的飾演者嚴圣明說:
這簡練的構圖、強烈的形式感展現的人物形象,不僅僅是形式美的瞬間靈光,更是這相對靜態的雕塑形式之下,暗濤洶涌和風雨欲來的醞釀之勢。
主題曲《我有一個夢》
從李大釗唱到毛澤東
這是一種革命精神和理想的傳承
作為青年毛澤東的扮演者
薛雷下功夫將這首主題曲唱得層次豐富
色彩浪漫,經得起欣賞
在刻畫人物的同時
也充滿了對黨的信心
對未來的展望
人物之間一定要有呼應
短短幾息,寥寥幾句
歌劇《紅船》便展現了
極強的人物把握和控場能力
尤其是毛澤東出場輪唱
眾代表轉頭看著他
當唱到“煙雨樓”時
眾代表也感知隱隱有什么大事要發生
這種預感和心聲
營造一個共鳴場
比如,在學生運動中,則以拒馬的強烈推移和上下起伏的空間轉換,形成了不斷推進舞臺事件的沖擊和激情,凸顯人物的命運。不一而足,皆是形式感和符號性的概念效果化。
比如,在五四運動的強烈沖擊下,劉仁靜欲自刎于當場卻被李大釗沉穩地攔住,陳獨秀因這場運動灑下漫天傳單被捕入獄,而后導致各地聲援營救陳獨秀,這些都是規定的人物命運。
比如,劇中吳曼旎扮演的細妹子形象,是將千萬勞苦大眾典型化為戲劇角色,唐琳扮演的李達之妻王會悟,既在關鍵時刻出謀劃策、推動情節發展,又是一大會議的見證者和講述人。
比如,觀眾既能從薛雷扮演的毛澤東與鄭培欽扮演的楊開慧成婚,這樣生活化的場景中體會革命者溫暖、鮮明的個性,也能從嚴酷、艱苦的斗爭實踐中,領悟革命開拓者與領路人群像的共性。
你若要問:歌劇《紅船》為什么這樣紅?
詠嘆調《我有一個夢》唱出“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民幸福,民族復興”的夢想,唱出“這個夢并不遙遠,這個夢必定實現”的堅定信念。我們可以在劇情發展中體會建黨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在革命者身上感受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
專家學者們稱贊:歌劇《紅船》是中國歌劇歷史的首創,將虔誠地瞻仰被喚作“中國革命搖籃”的紅船,回望了百年史詩征程的光輝起筆。
難忘今宵,今宵難忘
在青島觀眾們
一陣又一陣熱烈掌聲中
歌劇《紅船》正駛向新的百年——
萬歲,輕聲地呼喚,見證這一刻瑰偉
告訴天空,把夢想放飛,開天辟地永不消褪
告訴江山,將初心滋培,敢為人先風云應對
萬歲,大聲地呼喊,見證這一刻榮暉。
曲終人不散,令人蕩氣回腸
曲終人不散,令人心懷感激
曲終人不散,令人難忘今宵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
“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
第四屆中國歌劇節優秀劇目
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
國家藝術基金(一般項目)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型舞臺劇和作品主題創作資助項目
浙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
2020年度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資助項目
2021浙江十佳紅色經典劇目
出品單位: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
中共嘉興市委
嘉興市人民政府
演出制作:
浙江演藝集團(浙江歌舞劇院)
浙江交響樂團
浙江音樂學院
中共嘉興市委宣傳部
嘉興市文化廣電旅游局
總策劃:朱國賢
出品人:來穎杰 褚子育 張兵 毛宏芳
總監制:葛學斌 刁玉泉 曾林平 祝亞偉 王瑞 邢海華 張建國
監 制:劉如文 柯金鋒 施瑩 王登峰 張碩
統 籌:陳 瑜 王文龍 郭義江 錢永忠
協 調:周阿勇 段永明 陳余 林尚專 王維平 蔣巍 鐘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