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抹紅,在天邊在你我左右
有一群人,為祖國的未來未雨綢繆
有一抹紅,在天邊在你我左右
有一盞燈,為人民的幸福點亮守候
7月25日晚,浙演·浙江歌舞劇院原創音樂劇《一抹紅》在平陽藝術中心上演——寂靜的山鄉環抱著火熱的劇場,升騰起天邊那朵最美的一抹紅!
守好“紅色根脈”,傳承“紅色基因”;用藝術精品,講述紅色傳承。
在浙江演藝集團總經理、浙江歌舞劇院總經理周阿勇眼里,音樂劇《一抹紅》既是浙江歌舞劇院與平陽縣省地合作的開山之作,亦是在獲得好評的原歌舞劇基礎上迭代更新的升級版——音樂劇《一抹紅》以“浙南劉胡蘭”鄭明德原型人物的視角,描繪了浙江省“一大”的紅色革命主義精神。生動形象地塑造了一個16歲鄉野丫頭在革命的歷練中成長為無懼犧牲、堅定信仰的女英雄。并將平陽這片紅色沃土上軍民一條心的故事深情抒發。
那么,這一抹紅究竟是什么?
大幕開啟,我們看見,那就是83年前一群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點亮前行之燈的人;那就是年僅16歲就英勇犧牲的“浙南劉胡蘭”鄭明德;那就是500壯士不畏強敵北上抗日的挺進師——浙江,江南水鄉,也有豪情、也有壯志,也有用熱血澆筑和守護的這一抹中國紅。
演出現場,我們看見,演員們含淚詮釋劇中角色,主題曲一次次縈繞在心中,剎那間仿佛打開了記憶之門,帶領我們回到了83年前那個紅色的年代。在浙江南部郁郁蔥蔥的山嶺中,有一處名為“鳳臥”的地方,它是浙江大地上的一抹中國紅,留存了珍貴的紅色記憶。
這是一段塵封的歷史
這是一抹青春的忠魂
這是一支特殊的部隊
這是一方
被無數無名烈士熱血染紅的土地
這是一代
又一代浙江兒女不能忘卻的記憶
在編劇陳晶的筆下,在至今艱以平靜的心中,她把前期采風的所見所聞幻化成了這個好看的真實故事——音樂劇《一抹紅》由序“一方紅土”以及“一位來客”“一大召開”“一腔熱血”“一門忠烈”“一心向黨”“一座豐碑”六幕構成——
1939年4月,冠尖山麓、鰲江之畔——浙江平陽鳳臥,一個山巒疊翠的小村莊來了一位喬裝打扮的貨郎擔,此人正是薛雷飾演的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劉英,他與高宇飾演的平陽地下黨同志鄭海嘯等人秘密會晤,帶來了浙江省一大會址落定平陽的消息。
1939年7月,浙江省內各地黨代表或翻山越嶺、或水路前行或陸路喬裝一路來到平陽鳳臥召開了中共浙江省一大。會議中遭遇白匪突襲,林姿嫻飾演的鄭明德化解了白匪搜查盤問。會議得以安全召開,革命的火種照亮了后來者之路。
在這里
有一所八省一市唯一的抗日救亡干部學校
在這里
有一群共同為信仰燃燒生命的進步青年
在這里
有8位在黎明前為他人點亮前行之燈的人
他們是,浙江省委書記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中國共產黨員——
這個名字給予年輕的鄭明德
對黨無比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追隨
突然,一封家書,打破了鄭大娘一家的平靜。黃爽飾演的鄭大娘靠釀酒持家,四個兒子三個都上了前線,原本報喜不報憂的家書總能帶給鄭大娘欣喜,大娘盼著兒子早日回家團圓。然而這次的家書卻帶來了四個兒子三個都犧牲的境況,老人家痛定思痛,以無比堅毅的決心和對紅軍的擁戴,親手把最小的娃也送上了戰場。
挺進師,一個光榮名字
一個只有500多人組成的師級隊伍
卻有400多人光著腳沒有鞋穿
一邊是北上抗日的召喚
一邊是白色恐怖的剿共計劃
這支隊伍的命運該何去何從
那血染的山花、紅旗
年輕的生命
給予了我們最美的答案——
小英雄鄭明德
組織村民不分晝夜
給挺進師戰士趕制布鞋
前腳剛送走紅軍
后腳白匪便進村搜查
鄭明德自發站出來掩護同志
轉移資料
中途不幸中槍被捕
舞臺上,這一幕感人之極!
林姿嫻飾演的鄭明德被捕入獄,遭遇嚴刑拷打。年僅16歲的她,如花的年紀,多想伴在父母身旁;多想再和兒時伙伴嬉鬧??墒敲鎸Φ闹挥斜涞睦畏亢突鹄钡钠け?。她的內心有掙扎、有疑惑、有不舍……然而當她想起入黨時的錚錚誓言,她堅定地舉起右手,發出了永不叛黨的宣告。就這樣,如花的生命就此定格;英雄的鮮血染紅了這一方土地,豎起了一座精神不朽的豐碑。
這位小小的山野女孩
這位大大的英雄人物
需要被現代人深刻銘記
這個感人至極的紅色故事
這段不能忘卻的紅色歷史
需要現代人被光大被傳承
舞臺上所有的精彩呈現
更需要所有的人們明白
了解和平時代背后的犧牲
當明白今天的美好日子
是因為曾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那就讓我們
踏著英雄的足跡前行吧
導演蔣新光與主創團隊
在創排前期采風的過程中
多次走進浙江“一大”會址
在挺進師紀念碑下
感受火熱的革命戰爭年代
將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家不畏艱險
以身報國的一腔豪情
融入到各自的角色中——
林姿嫻飾的鄭明德
薛雷飾演的劉英
黃爽飾演的鄭大娘
高宇飾演的鄭海嘯
鄭賢俊飾演的小東仔
陳盼盼飾的丁魁梅
鄭曹坤飾演的粟裕
張殿宇飾演的鄭志蔭
杜麗平飾的金澄梅
……
他們在舞臺上的精彩演繹
化作了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點點滴滴
浸潤觀眾的目光
林姿嫻 飾 鄭明德
薛雷 飾 劉英
黃爽 飾 鄭大娘
高宇 飾 鄭海嘯
王靖 飾 鄭海嘯
鄭賢俊 飾 小東仔
崔湛 飾 白刀子
陳盼盼 飾 丁魁梅
鄭曹坤 飾 粟裕
張殿宇 飾 鄭志萌
杜麗平 飾 金澄梅
難得的是,劇中鄭大娘是勾連起軍民一條心的重要紅線,唱段和戲份都非常重要,而這一角色落在了優秀青年演員黃爽的身上。這位女高音飾演的60多歲山村老大娘,從接受角色第一天起,便要學著克制自己優美的聲線,轉而鉆研符合人物的唱腔,每每到了鄭大娘的戲,觀眾的掌聲伴著淚水是對一位青年演員最好的褒獎。
聽!主題曲《一抹紅》尤其是閩南語歌謠令人回味,作曲家殷義鵬根據當地方言特色捕捉音樂元素抒寫成曲,而聲樂演員根據當地方言一字一字地學習發音,背后的故事亦同樣感人。以帶領觀眾回憶革命的艱苦歷程,重溫黨的光輝歷史,激勵人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讓這“一抹紅”在當代繼續煥發光彩。
這是
多么難得的一抹紅
紅路、紅橋、映山紅
當地
紅色文化紅色元素
被主創團隊充分提煉
融入
這出好聽好看的音樂劇中
今夜傾聽這一曲曲英雄贊歌
仿佛
讓全場觀眾又一次深刻地
重溫了革命烽火記憶
我們
從中汲取強大的理想信念
從中獲得非凡的價值取向
是夜,山野一片寂靜
山鄉環抱的劇場很是火熱
演出現場,你聽見也看見了
一幕幕高潮迭起
一段段回味悠長
一次次掌聲回響
所有的情與愛
所有的悲與痛
都將化為前行的力量
當晚,平陽縣四套領導班子成員觀看了演出,并向全體演職員的精彩呈現表示衷心感謝!
我們已經看見——
你,那個大寫的你啊
就是天邊最美的一抹紅
總策劃:朱學進 鄭義 王文龍
出品人:蘇志煌 曹秉真 周阿勇
總監制:朱海南 段永明
演出總監:蔣新光 陶曉青
監制:陳旭東 洪曉霞 繆亞平 馬馳騁
主要演員
林姿嫻 飾 鄭明德
薛雷 飾 劉 英
黃爽 飾 鄭大娘
高宇/王靖 飾 鄭海嘯
鄭賢俊 飾 小東仔
崔湛 飾 白刀子
陳盼盼 飾 丁魁梅
鄭曹坤 飾 粟 裕
張殿宇 飾 鄭志蔭
杜麗平 飾 金澄梅
角色演員
王昭璋 飾 夏 曦
陳真軍 飾 李碩勛
王 靖 飾 張秋人
王伍偉 飾 羅學瓚
王東博 飾 徐 英
賈楠 飾 卓蘭芳
劉萬林 飾 王家謨
謝克然 飾 龍大道
嬸姨:吳曼旎 謝雨 金琳 耿菲菲 余先垚 王玫
一大代表:葉子軒 王家琦
白匪:謝鑫 劉子慕
主創團隊
藝術總監:李伯男
導演:蔣新光
編?。宏惥?/p>
作曲:殷義鵬
舞美設計:董忠存
燈光設計:羅文強
音響設計:邱少山
導演助理、聲樂總監:邱昱
執行導演:張雪松 李潤
服裝設計:楊易 郭亞莎
化妝造型設計:屠蓓蓓
道具設計:吳姚帥
音效設計:李振宇
多媒體設計:虞超
平面設計:吳昱
舞臺總監:翁學斌
演出統籌:錢錦 林瑋
聲樂統籌:邱昱 高宇
舞美統籌:黃培 趙帆
舞蹈統籌:吳嘉雯 劉坤
舞臺監督:錢笑
場記:鄭曹坤
樂務:崔湛
鋼伴:鄒云 謝克然
錄音:李春云
燈光:江煒健 朱小瑜 潘一心
音響:沈成 李振宇 何建國
裝置:吳姚帥 葛慶北 李航
化妝:屠蓓蓓
服裝:付丹
道具:孫峰
字幕:虞超
竹笛:朱煒
二胡:石淼淼
劇情梗概
雁山不老,鰲水長流,平陽被譽為“浙江延安”“浙南紅都”,那一抹紅色的記憶深深銘刻,“浙南劉胡蘭”鄭明德如花般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十六歲。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隊主力在江西懷玉山被強敵圍攻失利,黨中央電令,突圍部隊組建成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挺進浙西南、浙南,紅軍挺進師和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扎根于浙南革命根據地。在革命戰爭年代,浙南廣大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百折不撓、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堅持了長期艱苦斗爭。
中共浙江省“一大”會議于1939年7月在平陽鳳臥召開,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浙江黨組織召開的唯一的一次全省黨代表大會。會議加強了浙江黨的領導,鞏固了黨的組織,使浙江全黨空前統一,在浙江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意義。浙江大地紅色基因代代傳承,滿腔熱血汩汩涌動,生動展現了浙南革命的輝煌歷史。